原创作品
随笔?“崮”乡
文/圳……
三年前去孟良崮采风途径蒙阴,与岱崮镇近在咫尺,擦肩而过。如今专程前来,算是真正的与这座颇具地方特色的小镇相识了,可缘份却整整迟到了三年。
三年时间不算长,对身边人身边事或许还感觉不到几多变化,然而常年在山东地界行走,稍许用点心,感觉变化还是很多的。比如岱崮镇老城区,三年前掠过留下的印象已然改观,绿化面积明显增加,街道和民居都有了明显的规划布局,起码不再是车过时身后尘土飞扬、凌乱无序的样子。
岱崮镇很小,目前新的城区正在扩大它的区域范围,和山东其它地区的普通小镇有所区别的是,这里居住的居民大都来自全国各地,这股移民热潮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,当时国家在这里创建了一所大型的军工企业,全国很多地方的有志之士拖家带口纷纷来到这里落户。
沂蒙群山特有的岱崮地貌,标志着早在五亿年前地壳运动的特征,其坚固身躯同样体现了人类文明建设发展的精神面貌。作为中国五大特征地貌之一的岱崮地貌,虽说在沂蒙很多地区也能见识,但只有到了它密集的中心地带、也就是岱崮镇方圆百里地才能真正的看明白。
在岱崮镇看崮,是件极其有趣和有意思的事情,简直能掏空你脑袋里的想象空间,远近高低的山峦起伏,不少山头的顶端上,崮就像给山戴上的一顶帽子,大小不一,形态各异。换个角度观赏,它
可能又成了山的一条围脖,随风飘逸,姿态优雅。走近仔细一瞧,刚才所见的变成一张长方形的踏床,被安置在淡淡云雾缭绕中。
沂蒙山区特有的岱崮地貌,溶解了千秋岁月里不解的风情,当然也见证了一个时代成长过程中的事迹。当年的军工企业在完成某个阶段使命后,现在已成为风情别样的旅游景点,昔日风采,依然在目,红色旗帜漫天飘舞,墙头上挂满了毛主席语录和闪闪的红星。
有意思的是,这里的酒店被称作上山下乡度假村,吃饭的饭馆被叫作人民公社大食堂,虽然所有的环境都在刻意复制一个早已消失的年代,但显然已是时过境迁,最多是茶余饭后之闲谈笑谈,因为不会有人相信那个过时的年代还会再来一次,似乎也没必要重来一回。
所有来这里的人,都仰脖把目光投向远处的山峦叠嶂,崮的魅力幻境足以让来者把之前的观念抛弃于脑后,那一墩墩挺立在山顶的厚实磐石下,不但覆盖了过往无数的记忆残骸,同时也举起了一份骨骼般坚定的信念,仿佛在营造一种再生现象,不妨叫它崮的再生现象。
崮的再生资源,如今给这片山区带来了新的生存空间,半山腰上新建起了旅游风光特色的“岱崮小镇”。面貌焕然一新的风情小镇,青砖灰瓦,文化复兴,并且取了一个非常含蓄且好听的名字:“崮”乡。
崮乡虽说不是故乡,但入驻心里的人物、房屋、山野以及风俗习惯,于此或许能唤起你骨子里那份悄然生长的岁月情长。
2020.5稿于蒙阴
2022.8修改于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