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宗的《高山流水》应
该是古琴曲,然而至今我与古琴的缘份还没有到来,我知道它迟早会来,并成为终身的相伴。
箫已搁置日久,近两年每天抚弄的乐器是古筝。筝虽然也是我所喜欢的,但挚爱之情,相投之意,却远不如古琴,我很清楚只有古琴才是我终生的至爱。 古人说“肝胆相照者为知己,声气相合者为知
音”。前者属魄,后者属魂。所谓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知己可以用肉身生命相答谢,然而知音却必须是灵魂上的相应。出生入死、同舟共济,患难与共……可以铸成“不求同生,但求同死”的知己,但达不到相同的频率,没有音流上的共振,却永远无法成为知音。 知音不以相处时间的长短而论,而以灵魂的相契程度见分,是以伯牙弹琴,身为樵夫的钟子期偶然一遇,即能知音。 音乐不止能听到,也是能看见的,甚至还能闻到,只要有足够的放松与安静,心无杂念,弦上分明有明月,有流水,有渔船……有时候甚至不是这些图像,就是一波波或涌、或舞、或顿、或叹的各种颜色的浪,就是或飞、或驻、或婉鸣、或安睡的鸟群似的彩光。 在前一音刚落,后一音未起的空隙里,有皎皎无瑕的明月盘,有清光万里的琉璃天。琴音与呼吸相应,令人幸福莫名,化僵为柔的手指,在击弦的瞬间至坚。 几年前曾跟师父说过:“能听到的就能看见,能看见的也能听见”,他赞道:“不错,这个想法很妙!”其实不是想法,而是久违的经验,这经验我正慢慢找回,象找回一只误入藕花深处的水鸟。
其实何止音乐能看见,有些时候,人的念头也能看见,或者说是听见。其实也没什么神奇,念头或者思想,不过是人在头脑里说话,只是更细微而已。声音是波,念头也是波,只要是波,就能传送和接收。
2010年1月23日

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