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群女人,冠着夫姓,拿着丈夫给的零花钱,不厌其烦地插着花、裁着衣服、喝着下午茶,打发着闲散时光,这就是阔太太们的日常生活。
包包的价格,决定着站位;如果包包不够值钱, 你就成为被裁掉的那位;想挤进核心位置,便要赚更多的钱。
《三十而已》这部剧,应该是第一部反映了富豪太太们生活的剧。不知道剧情内容是否真实地反映了阔太太们的日常,但它至少让我们看到了“圈层”。
无论我们如何谈论“生而平等”,在现实社会链中,总有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,也总有人站在食物链的底端。
太多人想进入顶端,这无可厚非,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的追求,谁也不想在底层打拼多年却衣食堪忧。那么,怎么样才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呢?
斯坦福研究中心发表过一份报告:一个 人赚的钱,12.5%来自知识,87.5%来自关系。由此可见,圈层的广度,决定着生活的高度。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:多一个朋友,多一条出路。但是如何认识更多的朋友,获得更精准的人脉资源?
你所处的环境是成功的关键,如果先天圈层不能决定,那么后天环境就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。进入好的圈层,你可能会获得额外的价值,会有意外的惊喜。
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顾佳为什么实力不济也渴望进入太太圈,因为她渴望通过太太圈获得资源,解决因换房面临的经济压力。
她发现包包是进入太太圈的开门钥匙,于是不惜借款买限量款包包挤进太太圈,渴望获得太太圈的认同。毕竟富豪太太们的包一个比一个贵,在她们面前拿不出手的包包让顾佳成了相片中被裁掉的对象。
通过换包,顾佳成功跻身太太圈,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,获得了她想要的资源,让自家生意风生水起。
但顾佳的翻车也在太太圈,她被集体欺骗,买下了有问题的茶园,看似偶然,实则必然。
在这样的圈子里,大家聚在一起不过是“信息互换”、“资源置换”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小九九,要想成为朋友甚至闺蜜是很难的。
顾佳进入太太圈,她永远是“索取”的那一个,她没有资源跟人共享、置换,她总是从别人那里获得资源,她唯一能提供的就是为她们做甜品,做下午茶,但这个请一个厨师都可以完成的事,并不是非她不可,也就是说她在太太圈里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,并没有那么重要。
当李太太想要甩掉那块烫手的山芋,她 不找顾佳找谁?其他人她惹不起也不想惹,只有顾佳没她们有钱也没背景,没有反击能力,加上顾佳盲目地相信她们,这个冤大头除了顾佳,还有谁是合适人选?
于是我们看到顾佳栽了,更让人心寒的是,当顾佳找上门去质问时,太太圈中的刘太太说了一句很客观,却很侮辱人的话:
“我们这个圈子,是阿猫阿狗都可以混进来的吗?你算个什么东西?我们早就想清理门户了,是你自己赖着不想走。”
这句话很扎心,却真实,不是所有的圈子都可以进入,当你不属于那个圈子,分分钟都可能被踢出来。
顾佳以为凭自己的努力,可以一步步进入圈子的核心地位,却不知她从来不属于那个圈子,只是没跌跟头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。
成年人的交往,都有一点“功利性”,都掺杂着复杂的利益关系;成年人的友谊,是势均力敌的;人与人的相处,本质就是等价交换。所以当与那些富太太们不等价时,顾佳只能出圈。
每个人都有属于每个人的圈子,在现实社会中,你想进入哪个圈子,都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学识、涵养、资源,否则你永远进不了那个圈子。
现实社会中,有太多人想要进入利益共享的圈子,为了更好的出人头地,想要进入人才汇聚的圈子,你就要把自己修炼得更优秀;而只有你更优秀,你才有选择圈子的资格;你优秀了,圈子也会来找你,请求你进入。
当你的才华、能力甚或资源与你想要进入的圈子不匹配时,就不要想入非非、挖空心思的进入,先把自己练强大了再说;有时,韬光养晦真的是最好的选择。